作品「歸鄉」
 


第一次看到林惺嶽老師的作品,是在台中國美館,這幅奔騰的「歸鄉」以超大尺寸展是在眾人面前,我震攝於畫面展現出來的力量,久久不忍離去,從此留下對畫家的深刻印象。

自今年二月起,台北市立美術館特地空下整個三樓,策辦「林惺嶽—台灣風土的魅力」大型回顧展。林惺嶽老師身兼畫家、美術教育家、文化評論者,堪稱是台灣藝壇最有活力的藝術家;尤其是自六○年代到現在,他不斷積累了豐富可觀的畫作與文字著作,無論是透過畫筆或文字,畫家都深深影響了社會各個層面。這次北美館用心籌畫,特地將林惺嶽老師一百多件作品自各個美術館、收藏家處借得,再加上老師在90年代後創作的四大件油畫巨作,包括四公尺長的〈歸鄉〉、六公尺長的〈天佑花蓮〉、足足有十二公尺的〈國寶魚巡禮〉、還有高達六公尺、望之令人咋舌的〈台灣神木林的風雲歲月〉。在二二八那天我興匆匆的趕去看展覽,這四件氣勢磅礡的作品獨佔四座牆面。凝視畫家筆下生猛的濁水溪、溫柔的花東縱谷平原、參天的神木群,讓人不由得停止呼吸;駐足畫前,彷彿聽見自己血液奔流的聲音。


林惺嶽老師與作品「天佑花蓮」


蔡英文前來看展,林老師與她共同欣賞長達十二公尺的鉅作「國寶魚巡禮」

即使不常看畫展的朋友,也偶會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林惺嶽老師的批判文章。老師的人生恰如台灣的命運,他誕生在太平洋戰爭時期,小時候在南投山中躲避美軍空襲,還曾見到美軍軍機與日機纏鬥。父母早逝、親人被徵召至南洋、他與哥哥在親戚間輾轉來去,最後進了育幼院,成年之後「孤兒」的感受仍揮之不去。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代盤據在他的青少年時期,是以他早年的創作充滿疏離和冷酷,超現實的隱喻其實是在控訴政治,「孤獨」的「異境」是在描繪自己,也像是畫猶如亞細亞孤兒的台灣。


作品「撲月」


作品「森林受難紀念碑」

即使是來自這樣苦澀的土壤,林惺嶽老師仍孕育出熱情。八○年代他投入本土化運動,開始以鄉土文物為題材創作,他筆下的濁水溪繽紛艷麗,中央山脈的山林幽秘,原住民少女比高更筆下更溫暖,甚至寶島豐饒的水果,木瓜、荔枝、蓮霧、芒果這些我們熟悉的風物,也在他作品中出現,看起來香甜可愛、充滿旺盛的生命力。

作品「木瓜觀音」


作品「橫臥大地」

甚至在六十歲後,他又開始創作超大幅、超過一千號以上的油畫作品,要站在伸降機上才能梭巡下筆。即使是2008年確認了帕金森氏症也阻止不了他,「年紀越大,對這塊土地的情感就越深刻澎湃。」他曾這樣說。「我現在創作才爬向高峰,心眼打開了,看到那麼多光輝燦爛的事物。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件?我會告訴你『還沒產生』!」

 


這樣的畫家,他的生命力旺盛到從作品中泉湧出來,感染到每一個來看展覽的觀眾,讓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產生悸動。我慶幸能夠看到林惺嶽老師的此次大展,展期到五月五日,我應該還會再去多看幾次。也鼓勵大家有機會別錯過了,這是近期我看過非常成功的一次策展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tachen1102 的頭像
    ritachen1102

    目擊者

    ritachen1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