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本篇發表於2012-08-29 IC之音電子報專欄


〈我們只是決定這樣做  We just decide to〉


最近有部HBO影集正在朋友間口耳相傳、好評不斷---曾經以電影「社群網戰」贏得奧斯卡金獎編劇的艾倫索金(Aaron Sorkin)製作的The Newsroom(台譯「新聞急先鋒」)。

故事描繪一個多年隨波逐流的當紅電視主播,有一天突然覺得他受夠了,他不想再報導無關痛癢、甚至危言聳聽的新聞,不想再被收視率牽著鼻子走。他的長官也力挺他到底,找來一個實力堅強的夢幻團隊,成就一個理想的新聞編輯台。

故事集集好看,振聾發聵,尤其是第一集,編劇藉著製作人之口對新聞界提出警告:「你已經失控了,你害怕失去觀眾,所以願意付出一切去挽回他們,只差沒以3D報新聞。」
 
「我們可以做得更好,人們會想看到好新聞,也許不是每個人,人數也不多,也許只有百分之五,就是這百分之五的人讓國家進步,所以我們可以做得更好。」

同時也向觀眾做出這樣的宣誓:
「從今以後,我們會仔細檢驗蒐集到的資訊,因為新聞背後往往有更多故事。
我們會堅守傳遞真相,撻伐任何影射、揣測、誇大和胡扯的表現。
我們不是餐廳服務生,送上你喜歡的新聞;
也不是電腦,只顯示事實,因為賦予人性的新聞才有價值。
我不會壓抑自己的意見,但同時也會提供各種和我個人不同的觀點。」

像這樣的勇氣宣告,只是因為他們決定這樣做。(We just decide to)

看劇的時候很激動,因為對照現在的台灣,我們也面對同樣的處境。新聞台一台接著一台被拒看,最後有些觀眾乾脆將整個有線電視退掉,留給自己眼耳一個清靜的空間。這是多麼荒謬的事情,爭取了那麼多年的言論自由,最後民眾反而關掉了理應給予他們「知的權力」的管道。傳播媒體既然取得了執照,擁有了流動天空的一片空間,擁有的就不止話語權,還有更多的責任義務。對照今昔,十年前的IC之音就是這樣義無反顧地跳下去做了,影集裡的那種理想,十年前我們就誓願要實現,就像劇中新聞部主管聳肩說道:「We just decide to」我們只是決定這樣做。

十年後的IC,我們的節目依舊堅持這樣的精神;本週將播出的馬利音樂沙龍,主持人劉馬利將專訪法國鋼琴大師巴佛傑(Jean-Efflam Bavouzet)。還記得三年前有一天她突然說:「我想要在節目中安排一系列世界著名音樂家的訪問!」然後就見她忙著安排打越洋電話、與音樂家的經紀人溝通、有時還要安排懂俄文或法文的口譯、配合音樂家在地球另一端同意接電話的奇奇怪怪時間,結束後還要完成一篇篇鉅量的訪問稿,甚至出國旅行都安排了一系列面對面的訪問。三年眨眼即過,馬利訪問過的音樂界風雲人物已經逾百,回想當時她的起心動念,也就是「我決定這樣做」。

還有劉忠繼的「趨勢觀察」,頻繁往來兩岸的他,總是一出機場就直奔錄音室,再怎麼忙碌都堅守著對廣播與新聞的熱情,最近一系列與天下雜誌合作並做網站聯播的專題,讓更多聽眾聽到「應該知道的訊息」。「NPO青年共和國」的主持人張靜宜,每一集必做戶外採訪,為聽眾報導台灣每一處需要關懷的自然土地。深深「愛上新竹」的潘國正與洪惠冠,多年來一直努力挖掘,為竹塹的人文之美發聲。每一位IC之音的主持人,都是因為 I Care (我覺得這很重要),I Can (我有機會發聲),I Change (所以我決定這樣做了!)

在這條堅持優質傳播的路上,十年來我們經常感到孤獨,幸好有許多聽眾的相伴與鼓勵。也期待更多人相信:改變只在一念之間!只要找到你的熱情所在,就義無反顧地大步前進吧!

「馬利音樂沙龍」主持人劉馬利與法國鋼琴大師巴佛傑


下田體驗農人工作的「NPO青年共和國」主持人張靜宜


愛上新竹的兩位主持人潘國正、洪惠冠與來賓新竹在地客家歌手黃子軒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itachen1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